遂川縣本地男人討老婆,如果族里有祠堂,新人就在祠堂拜天地。沒有祠堂的,就在家里廳堂舉行儀式。由新郎抱著新娘下轎,進門時,侍娘護著新娘子從稻草火堆上跨過去。 當新娘子下轎時,侍娘向新...
以往,遂川人開店鋪、做生意,擇取吉日良辰,鳴炮披紅,掛招牌,貼對聯,橫披為“開張大吉”或“開張鴻發”,上下聯為“生意興隆通四海,財源茂盛達三江”之類。置酒款待賓朋,來賀者,必備紅包...
由舊居搬入新屋謂之“過火”、“喬遷”。九十年代以后,舊俗多有改革,多數人家將“喬遷”與營造“圓工”同日操辦,慶賀酒宴有設在新居者,亦有部分人家在賓館、酒樓包席宴請親朋好友。喬遷中,...
遂川的油茶(木梓)采摘季節,由于品種的差異和氣候的影響,各地不盡相同。巾石、禾源等地,多在“寒露”時節采摘;其余都在“霜降”節后收獲完畢。 八十年代以前每逢油茶收獲后,以生產隊為單...
遂川縣城本地農戶的“吃新”又稱“吃新米”。即在每年的農歷六月初六日,第一批早稻收割后,將新早谷碾米做飯或煮粥,殺鴨子,置酒肉,敬過神后,全家人喜聚一堂,意喻慶豐收。 山區農村,每年...
掃墳祭祖;遂川縣城附近居民,除了清明節掃墳外,冬至掃墳也是流傳習俗。是日,家家戶戶備好香錢紙燭,由家長率領子女到已故親人墳前,在墳頭上壓掛紙錢若干張,并焚燒剩余紙錢,鳴鞭炮跪拜,以...
插菓樹;山區農民在驚蟄日早晨,將蒸籠米粿切成小顆粒串上竹枝,將竹枝插入田土地頭敬土地神,祈禱風調雨順,莊稼豐收。 燒蛇頭;山區農戶將米粿做成蛇頭狀,放入火中燒烤,熟后,切成小塊分食...
遂川客家人民居建筑有較多講究。營造前,必按“左青龍,右白虎,前朱雀,后玄 武”的理想格 局,踏勘選址;根據“涉水藏鳳”的要求“覓龍”、“察砂”、“觀水”、“點穴”,由大的四境到具體...
過年,一般指農歷一年中的最后一天,成為“大年三十”,也稱除夕,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。因為過年一般在每年二十四節氣的立春時節,代表春天的開始,故又稱春節。 過年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...
禮包:有紅事禮包和白事禮包之分。 無論是紅事禮包還是白事禮包,客家“包禮包”有其規范和講究,都嚴格按照古時禮包“有封有包”的傳統包法。 一,禮包一定有封包(封面)和內禮包之分; 二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