掃墳祭祖;遂川縣城附近居民,除了清明節掃墳外,冬至掃墳也是流傳習俗。是日,家家戶戶備好香錢紙燭,由家長率領子女到已故親人墳前,在墳頭上壓掛紙錢若干張,并焚燒剩余紙錢,鳴鞭炮跪拜,以示悼念;山區客家清明掃墓,冬至祭祖風氣較為濃厚。冬至這天,聚于本姓宗祠,焚香祭祀,并由個人出資,推選若干人主辦,集中起伙用餐。
修灶筑灶;舊時修灶筑灶必擇吉日良辰,尤忌日干逢丙,因迷信所傳丙日屬火,易為火殃。一般民眾大多不懂擇日,普遍沿用“冬至”當天。據傳冬至節無所禁忌,不犯“火神”,最宜修灶筑灶。殺牲腌肉城鄉居民喜在冬至節殺鴨殺雞腌制臘肉,認為冬至節后氣溫轉低,空氣中濕度小,腌制的家禽肉類不會腐敗變質且氣味香濃、味道鮮美、肉質松脆。
浸酒;每年農歷十月,城鄉各地民眾大多有釀酒習俗。因十月“小陽春”,氣溫回升,最宜酒麴發酵。酒釀成后,置缸中存貯(稱為“座缸”)至11月下旬冬至節這天才會加水浸制。縣城附近一般用河水、井水、自來水,山區多用開水冷卻后浸泡,數天后榨取汁液,是為“水酒”又稱“冬酒”。冬至放水浸酒確可使酒耐貯不酸且氣味濃郁。其機理如何,有待考究。
作霉豆腐;山區的霉豆腐,氣香味辣,色澤鮮美。多采用冬至這天制作。據傳,冬至的水質清純,磨出的豆腐細嫩清香,制作的霉豆腐色香味美,可存耐藏經久不壞。